肥料使用中常见的这14个“误区”,您都知道吗?
肥料施用方便,深受农民喜欢,但如果施用不当,很容易对肥料造成浪费并容易引起肥害。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以下14个常见的误区
1、有机肥
误区1:生粪直接施用
生粪在腐熟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,会对植株造成伤害。生粪腐熟分解后,养分才能变成作物可利用的状态,这样的有机肥才适合施用。
误区2:过量施用
如果过量了,会烧苗、致使土壤中磷、钾等养分大量集聚,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。还会使土壤中硝酸根离子集聚,不利于根系吸水。
误区3:喜欢用量大、价格便宜的有机肥
田间自然堆熟的有机肥料经长时间的发酵及雨水淋溶作用,会损失养分,这类肥料虽然体积大、重量多,但真正能供给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并不多。同时,伪劣有机肥料制造的手段多样且较简单,如往畜禽粪便中掺土、砂子等,向草炭中加入化肥等。
误区4:有机、无机配合不够
有机肥料养分全面,但含量低,在作物旺盛生长期,单独施用不能充分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。
2、尿素
误区1:尿素与碳铵混用
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,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,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。因此,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。
误区2:地表撒施
尿素撒施在地表,常温下要经过3—5天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,大部分氮素在尿素转化成铵的过程中被挥发掉,利用率只有30%左右,如果在碱性土壤撒施,氮素的损失更快更多。所以,氮素不能地表撒施。
误区3:尿素作种肥
尿素在生产过程中,常产生少量的缩二脲。缩二脲含量超过2%,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。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,会使蛋白质变性,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。
误区4:施尿素后马上灌水
若施尿素后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,尿素会溶于水而流失。
误区5:尿素与碱性肥料混施
尿素施后须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。铵态氮在碱性条件下,大部分氮素会变成氨气挥发掉,所以,尿素不能与石灰、草木灰、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使用。
误区6:尿素施于芹菜上
芹菜整个生长期间需追施大量的氮素肥料,但不可施尿素。因为追施尿素,芹菜纤维增多变粗,植株老化,生长缓慢,且食用带苦味,品质低劣。芹菜适宜施碳铵、氨水和有机肥料,有利提高品质。
3、生物菌肥
误区1:生物菌肥随意用
根据田间实际状况对含硫高的土壤和锈水田,不宜施用生物菌肥,因为硫能杀死生物菌。
误区2:和农药混用
为防止活菌致死,注意千万不要与杀菌剂、杀虫剂、除草剂和含硫化肥,如硫酸钾等以及稻草灰混合用,因为这些药、肥很容易杀死生物菌。
误区3:混用过多化肥
如果与化肥混用,要注意化肥用量不能过大。高浓度的化学物质对菌肥里的微生物有毒害作用,尤其注意不能与碳酸氢铵等碱性肥料和硝酸钠等生理碱性肥料混用。
误区4:生物菌肥之间能混用
目前,市场上的菌肥种类很多,其所含的活性菌不同,它们之间是否有相互抵制作用还不是很清楚,若相互抵制,则会降低肥效。